疏影横斜水清浅,暗香浮动月黄昏。
出自宋代林逋的《山园小梅二首》
译文稀疏的影儿,横斜在清浅的水中,清幽的芬芳浮动在黄昏的月光之下。
注释疏影横斜:梅花疏疏落落,斜横枝干投在水中的影子。疏影:指梅枝的形态。暗香浮动:梅花散发的清幽香味在飘动。黄昏:指月色朦胧,与上句“清浅”相对应,有双关义。
赏析此句语言清丽优美,将梅花的气质风姿刻画得淋漓尽致,尤其“疏影”、“暗香”二词,突出了梅花的神清骨秀,高洁端庄,幽独超逸,再加上黄昏、清水的环境烘托,更突出了梅花的个性,描绘出一幅绝妙的溪边月下梅花图。
完善
原文
林逋《山园小梅二首》
众芳摇落独暄妍,占尽风情向小园。疏影横斜水清浅,暗香浮动月黄昏。霜禽欲下先偷眼,粉蝶如知合断魂。幸有微吟可相狎,不须檀板共金樽。
剪绡零碎点酥乾,向背稀稠画亦难。日薄从甘春至晚,霜深应怯夜来寒。澄鲜只共邻僧惜,冷落犹嫌俗客看。忆着江南旧行路,酒旗斜拂堕吟鞍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百花凋零,独有梅花迎着寒风昂然盛开,那明媚艳丽的景色把小园的风光占尽。稀疏的影儿,横斜在清浅的水中,清幽的芬芳浮动在黄昏的月光之下。白鹤想飞落下来时,先偷看梅花一眼;蝴蝶如果知道梅花的妍美,定会消魂失魄。幸喜我能低声吟诵,和梅花亲近,不用敲着檀板唱歌,执着金杯饮酒来欣赏它了。
梅花像剪碎的柔美丝绸点缀在枝干上,要画出那姿态和布局确实为难。整个白天直到日薄西山都可以尽情享受春天的温暖,等到夜晚霜寒露重时应该会胆怯吧?清新鲜艳的梅花只能让隔壁的僧人爱惜,被人冷落也不愿让城里的俗人来观赏。回忆过
展开阅读全文 ∨
创作背景
这组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。林逋是宋代著名隐士,四十余岁后隐居杭州西湖,结庐孤山。喜梅与鹤,一生写了不少咏梅诗篇,这组诗即是其中最有名的两首。
参考资料:完善
1、
苏者聪 等.宋诗鉴赏辞典:上海辞书出版社,1987:43-45
2、
孙映达.中国历代咏花诗词鉴赏辞典: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,1989:32-34
赏析
《山园小梅二首》是宋代诗人林逋创作的七言律诗组诗作品。这首组诗突出地写出梅花特有的姿态美和高洁的品性,以梅的品性比喻自己孤高幽逸的生活情趣。作者赋予梅花以人的品格,作者与梅花的关系达到了精神上的无间契合。
第一首诗开头先写梅花的品质不同凡花。颔联从姿态和香气上完美地表现出梅花的淡雅和娴静。颈联从霜禽、粉蝶对梅花的态度,侧面加强前一联描绘出来的梅花的美。最后说可以亲近梅花的,幸喜还有低吟诗句那样的清雅,而不须要酒宴歌舞这样的豪华。
第二首诗首联写梅花像是剪碎的丝织品,自然且画不出来。颔联写梅花享受春晚日落而受不住寒冷霜夜,表达出诗人对梅花的无比深
展开阅读全文 ∨
简析
《山园小梅二首》是一组七言律诗。这组诗突出地写出梅花特有的姿态美和高洁的品性,以梅的品性比喻自己孤高幽逸的生活情趣。诗人赋予梅花以人的品格,与梅花的关系达到了精神上的无间契合。第一首诗开头先写梅花的品质不同凡花。颔联从姿态和香气上完美地表现出梅花的淡雅和娴静。颈联从霜禽、粉蝶对梅花的态度,侧面加强前一联描绘出来的梅花之美,最后幸喜还有低吟诗句这样的清雅,而不须要酒宴歌舞那样的繁华。
第二首诗首联写梅花像是剪碎的丝织品,自然且无法描摹;颔联写梅花享受春晚日落而不应经受寒冷霜夜,表达出诗人对梅花的无比深情;颈联把“邻僧”和“俗客”对举,用以赞美梅花孤高绝俗的品性;尾联描写
展开阅读全文 ∨
林逋
林逋(967一1028)字君复,汉族,浙江大里黄贤村人(一说杭州钱塘)。幼时刻苦好学,通晓经史百家。书载性孤高自好,喜恬淡,勿趋荣利。长大后,曾漫游江淮间,后隐居杭州西湖,结庐孤山。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,与高僧诗友相往还。每逢客至,叫门童子纵鹤放飞,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。作诗随就随弃,从不留存。1028年(天圣六年)卒。其侄林彰(朝散大夫)、林彬(盈州令)同至杭州,治丧尽礼。宋仁宗赐谥“和靖先生”。► 341篇诗文 ► 53条名句
完善
猜您喜欢
兵可千日不用,不可一日不备。
人生识字忧患始,姓名粗记可以休。
——苏轼《石苍舒醉墨堂》
我与我周旋久,宁作我。
——《世说新语·品藻》
天下皆知美之为美,斯恶已。皆知善之为善,斯不善已。
——《老子·道经·第二章》
静若萤光,动若流水,尖巧而喜淫
——《冰鉴·神骨》
金舟不能凌阳侯之波,玉马不任骋千里之迹也。
——《抱朴子·外篇·用刑》
存科名之心者,未必有琴书之乐
——《围炉夜话·第二六则》
铁马金戈,青冢黄昏路。
——纳兰性德《蝶恋花·出塞》
浩浩乎如冯虚御风,而不知其所止;飘飘乎如遗世独立,羽化而登仙。
——苏轼《前赤壁赋》
客子光阴诗卷里,杏花消息雨声中。
——陈与义《怀天经智老因访之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