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的表演非常细腻,代入感极强,他出演过很多我们非常熟悉的影视剧角色,虽然都不曾是主角,但每次都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,而且他的戏路很广,无论好坏角色他都能轻松驾驭。
01 成为兽医
金士杰,1951年出生在台湾屏东县的眷村,父亲曾是一名飞行员,母亲是一名大家闺秀,原本家境还算优渥,但由于年代的动荡,他们逃至台湾生活,日子虽说不富裕,但家庭环境温馨和睦。
金士杰一共有四个兄弟姐妹,他是家里的老二,父母为他取名“士杰”,希望他能够成为才能出众的名士人杰。
虽说在乡下长大,条件比不上城里,但在母亲的影响下,金士杰的学习和生活也算是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引导。
但是金士杰从小就比较“怪”,并不像其他孩子一样跑出只会疯玩,他从小就比较文艺范,相对比较安静,经常有一些奇思妙想,最感兴趣的事情是听大人们讲故事,听到兴奋之处时还表演比划起来,在别人眼里他就更“怪”了,或许,在这个时候电影梦已经在他心底里慢慢开始生根发芽。
此后,在他人的推荐下,他就读了屏东农专畜牧科,课余时间他喜欢看书,喜欢做不随俗的事,那时候的金士杰身上已经透着一股文艺气息。
在校的三年,其他同学们吃喝玩乐时,只有他仿佛像是人群中的一个异类,每天过着图书馆、电影院和宿舍三点一线的生活,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无法自拔,但他自得其乐、乐在其中。
毕业后,他被分配到了一家养猪场做了兽医,此后生活平淡工作稳定,但这并不是金士杰想要的生活、想要的工作,或许是他儿时的电影梦一直都还在,从未放下。
02 台北追梦
27岁那年,金士杰辞去稳定工作,不顾家人反对,只身一人来到了台北市。
初到台北金士杰首先是要找到一份工作养活自己,理想很丰满,现实很骨感,前期的他几乎过着流浪的生活,经常过着有上顿没下顿的生活,直到后来找到了一份仓库管理员的工作,比起在高档的写字楼里工作,他更喜欢这仓库管理员的工作,因为只要搬好东西,整理好东西就可以,不需要浪费太多的脑力,他可以更安心的创作。
除了创作,他唯一的乐趣就是去看舞台剧,久而久之,与工作人员们也都熟悉了起来,他也会时常发表一下自己的想法,现场的观众以及工作人员对他的看法也非常的认可,因此金士杰算是结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。
十个月后,他写下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剧本《演出》,然而在写完最后一页后,他就将剧本锁在了抽屉里,并没有想着要出版,也并没有想着要拍戏,只为完成儿时种下的梦。
完成了剧本梦,他内心又再次开始躁动,想成立一个属于自己的话剧团。为了创办话剧团,金士杰开始更加拼命的工作,只要能赚钱他就干,小时工、服务员、擦鞋匠等等,经过几年的累积,终于他攒到了一部分钱。
1979年的夏天,29岁的金士杰抱着试试看的态度,找来了二三十个对表演感兴趣的人成立了一个业余话剧团,名曰“兰陵剧坊”。
剧团成员白天各自忙于各自的工作,晚上则一起排练,天为顶,地为台,没有片酬,没有观众,有的只是心中对艺术的热爱与坚持。
因为没有专业的训练,也没有大师的指导,大家都是无师自通,表演上也没有太多的束缚和条条框框,“野路派”的新式表演更能让观众引发共鸣,就这样,在团长金士杰的带领下,“兰陵剧坊”在台北话剧界一路高歌猛进,渐渐变得小有名气起来。
03 最终逆袭
1980年,金士杰根据传统京剧《荷珠配》创作的舞台剧《荷珠新配》获得参加剧场展的机会。他率领剧团首次走上正式舞台,圆了自己多年的导演梦。
此次演出非常成功,引起了很大的反响,可以说是引领了台湾舞台剧的振兴,此后很多剧团开始争相模仿,而金士杰并没有太多成功的喜悦,他甚至觉得大家争相模仿是一件很荒谬的事情,他只想把戏剧做好,就别人看来成功之时,他选择了去日本学习默剧,还去美国进修了一段时间。
如果没有遇到著名导演赖声川,金士杰只想着做好戏剧,从来没有想过出演角色。1986年,金士杰有幸出演了话剧《暗恋桃花源》,金士杰版的“江滨柳”成为了观众心中的经典,这部话剧一演就是20年。
1992年,著名导演赖声川拍摄的电影《暗恋桃花源》获奖无数,合作演员有林青霞、李立群等,这也让参演的金士杰名气大增,虽然没有专门学习过表演,但是他的演技得到无数人的认可,从此金士杰踏上了他的演艺生涯。
此后,金士杰是《剩者为王》中真心的祝福女儿的老父亲,那一段眼含泪花的独白打动了所有人,是《楚乔传》中的宇文席,是《鬓边不是海棠红》中的蒋荣寿,是《绣春刀》中的魏忠贤,是《乘风破浪》中的老警察,是《将夜》中的颜瑟大师,还有《功夫熊猫》、《深夜食堂》、《外科风云》、《不完美的他》、《三叉戟》等等优秀的影视作品中都有他的身影。
结语:
虽然金士杰多演配角,但是绝对可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,塑造了无数的经典角色,无论演戏和台词功底一直是影视圈里的佼佼者。60岁老来得子他,如今71岁的他仍然活跃在荧屏上赚奶粉钱,但更多的是为自己所热爱的事业贡献着。